正文:
5月1日,假期第二天,
不少市民已经出行。
当前,国内多地仍有疫情发生,
随着假期人员流动加大,
个人防护一定要牢记。
那么,在出行途中,需要注意哪些防护措施?
住宿、就餐又该如何保证安全呢?
关键词:出行
在出行时,应足量配备出行途中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,包括口罩、免洗洗手液、消毒湿巾等。做好个人健康监测,若出现不适症状,及时就诊就医,避免带病出行。
乘坐公共交通时:
1.全程佩戴口罩,一定要同时遮住口鼻,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肘部或纸巾遮挡;
2.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间距;
3.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,若接触公共物品后,及时进行手消毒;
4.候机或候车时,尽量不聚集,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候车候机。
自驾车出行时:
1.要做好车辆的通风换气,乘坐人员下车后进入公共场所时要及时佩戴口罩;
2.下车后返回车辆,建议做好手部消毒。
3.服务区休息时要全程戴好口罩,不扎堆,尽量不在服务区进行堂食。
同时,应提前了解景区“限量、预约、错峰”相关规定。在进出景区、商场超市、电影院、餐馆等公共场所,请主动配合做好测温、验码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。不聚集、不扎堆,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。
关键词:住宿
外出选择酒店时,应首选位置相对独立、通风条件较好、相对远离人口稠密居民区的酒店。同时,注意观察酒店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。
要避免不必要的接触:
1.排队时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。
2.乘坐箱式电梯时,一定要佩戴好口罩,尽量避免用皮肤直接接触电梯按钮。
3.若条件允许,尽量选择单人房。
4.减少在电梯、楼道等公共区域的逗留时间。
5.不要邀约朋友来酒店聚餐。
要注意个人清洁,做好健康检测:
1.入住后开窗通风,保持房间空气流通。
2.自带私人物品,如毛巾、牙刷、水杯。
3.注意手卫生,外出回房、触摸电梯按钮、触摸楼梯扶手后及饭前便后,要认真洗手。
4.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立即向酒店或酒店所在社区报告,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排查。就诊时,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关键词:就餐
疫情期间,提倡减少聚餐、错峰用餐,做好用餐防护。
1.减少外出就餐和多人聚餐,就餐时主动配合工作人员测温、扫码,保持间距就座。
2.非用餐时间戴好口罩。注意手卫生,尽量减少用手直接接触公共物品。
3.取餐时,请有序排队,保持1米距离。优先使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点餐、付款。
4.提倡使用公勺公筷,火锅、串串等现煮食物用专筷下菜,保证生熟分开。
关键词:返岗
节后返岗要主动报备。返岗前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,主动查看7天内是否到过A、B类地区,是否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,是否收到提醒短信,或健康码变为“红码”“黄码”。
如有以上情况,请做好个人防护,立即向所在社区(村)、单位报备,并主动进行核酸检测,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。
在蓉企事业单位督促来(返)蓉员工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。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,需24小时内开展1次核酸检测。
来源:成都商报
掌上金牛
编辑|囧飞